校級平臺:武漢大學海洋研究院
時間:2017-03-07 來源:未知 點擊:次
一、平臺信息
平臺名稱:武漢大學海洋研究院
領 域:資源與環境
學科分類:測繪科學與技術;物理海洋學;海洋水聲學;海洋地質學
建設單位: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負 責 人:姚宜斌
設立時間:2015年11月
二、建設平臺的目的和意義
1、科學目標
武漢大學海洋研究院將瞄準國家海洋發展重大戰略需求以及海洋測繪國際最新動態,依托武漢大學測繪學科的傳統優勢,綜合衛星遙測、聲學探測、海洋物探、海洋化學、信號通信、信息管理、計算機網絡等相關技術,通過與物理海洋、海洋氣象、海洋地質、海洋生態環境等學科交叉融合,解決海洋測繪、海洋地球物理、衛星海洋動力環境、海洋生態環境、海洋法律等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實現海洋信息的高精度、立體獲取、處理及解譯,并以此為基礎,研究海水運動和海洋與大氣及巖石圈的相互作用規律,為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管理、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工程建設及其它海洋活動提供理論和方法支撐。
2、對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貢獻
學科建設:形成較為完備的研究生培養教學體系;建設衛星測高、海洋重磁、海洋遙感、海洋水聲、海底地形地貌、海洋地質、海洋水文、海洋生態環境及評估、海島(礁)調查和MGIS等課程內容,逐步形成滿足我國海洋國防和經濟建設需求的、包含海洋測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動力環境、海洋生態環境等綜合性多學科體系。
人才培養:以碩士和博士研究型人才培養為主導,每年培養8~10名博士研究生,20~30名碩士研究生,形成約40人左右的研究生團隊,為社會輸出高水平的海洋與測繪復合型研究人才;條件成熟時,擬在現有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專業方向下,增設海洋測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動力環境和海洋生態環境等專業方向,為社會輸出實用性海洋工程人才;逐步建設滿足各類社會需求的、世界一流的海洋人才培養體系。
科學研究:結合我國“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2006-2020)》、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開展海洋測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動力環境、海洋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研究,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專項,促進測繪學科與海洋相關學科交叉融合,解決海洋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三、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內容
建設初期,武漢大學海洋研究院將設置海洋測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動力環境和海洋生態環境及評估四個研究中心。
各中心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海洋測繪研究中心
(1)海洋大地測量
(2)海底地形地貌測量
(3) 水下導航定位測量
(4)衛星海洋遙感測量
2)海洋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1)海底構造
(2)海洋地球物理場的理論與方法
(3)海洋物探技術
(4)海洋災害預測與海水物理性質探測
3)海洋動力環境研究中心
(1)海洋動力環境基本要素觀測與處理
(2)海洋動力環境基本要素數值建模與分析
(3)海洋潮汐與海洋動力過程
(4)海洋環流與海氣相互作用
4)海洋生態環境及評估研究中心
(1)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和評估技術
(2)近海生態環境演變機制
(3)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时时彩计划